[北京法海禪寺壁畫參訪記]
彭英 |
二零零二年十一月我到了北京,邵老師忙中抽空帶領參觀了北京近郊的法海禪寺,為什麼想去呢?因為邵老師前來
State College 時,曾帶了巨幅的觀音及五方佛畫像結緣,有些居士請了回去,高掛家中,非常莊嚴殊勝。我也將之高掛在家中佛堂及書房,每當仰望,總覺画中有一股仰不可及的氣度在,始終有一探究竟的衝動,這些画是一位年輕畫家坐在壁畫前摹臨下來,微妙微肖,邵老師買下畫的版權並請人複印,如今在許許多多的人家中供奉著,想像中也庇護著家人。總之,帶給個人不同的感受;所以到了北京,聽說可去參觀它們的原版壁畫,是何等的興奮! 一行六人坐著車,懷著朝聖的心情上了路。它位於北京西南翠微山麓,由市中心往外開約45分鐘的車程,在重重的古老叢林內看到了赤柱黃瓦的古剎--法海禪寺。法海禪寺建於明正統四年(西元1439年),歷時五年,在西元1443年完成。據說那是在明英宗時,一位寵臣夢中遇到一位白衣老人,指點此處是一塊福地,乃於1439年開工。寺廟依山勢而上,花費了大量官銀,也動用了許多名精工巧匠及宮廷畫師,在殿中繪製了大幅壁畫;1993年北京當局對它進行了論證,認為法海寺壁畫是我國明代壁畫之最,是元、明、清以來現存少有的由宮廷畫師所做的精美壁畫,與敦煌永樂宮壁畫相比各有千秋,但在文革期間,受到波及。 當我們到了寺中,當時已是深秋又遇寒流來襲,只開放大雄寶殿 (主壁畫之所在),祭拜行禮後,進入大殿,空無一物,無法想像當初的金碧輝煌;只有巨大的壁畫呈現在四周,壁約有三個半人高,你就能想像畫有多大了,可是卻都蒙上了一層黑灰,整間殿昏暗異常
,為了保護已經受損的壁畫,不准開燈,只能使用照明燈。當時寺內我沒有看見任何比丘或比丘尼,(我想也許他們是在別處修行吧),在邵老師的引薦下認識了一位由十九歲就與壁畫朝夕相處,如今年近四十的官員,為我們講解,他再三強調每日面對這些佛像對他已產生了非常大的影響,我絕對相信這一點,每當他將照明燈高舉時,就是我們張大了眼睛,伸長了脖子的時候;
想想過去細膩精美之殿,在文革期間被眾多百姓當作棲身之處,巨畫經過了爐灶煙薰後,蒙上了黑灰,我站在壁畫下想幸運的我,沒有經過那一場驚天動地的苦難,實在是沒資格替壁畫叫屈,也許當時慈悲的佛陀與觀音菩薩伸展著雙臂迎接人們,又怎會在乎蒙塵呢? 法海寺的重大價值與精華就是著名的大雄寶殿內所保存的明代壁畫,寺內中庭鑄有梵文經文,想研究的人可考慮前往,殿前古銅鐘上鑄有二十尊佛名及二十三種漢文經咒,當時邵老師要我們進入鐘內,冥想一下,遲鈍如我,一無所獲,似乎有負邵老師的心意。 殿內原有三士佛與十八羅漢塑像已蕩然無存,僅餘十幅大壁畫,(五方佛及觀音像就在其間)據主講人告知:當初紅衛兵來時,守殿之人,為了保護壁畫,同意讓他們砸碎塑像。就是來自金剛經上所說-有相皆妄的道理。 正面牆畫有三幅祥雲圖:圖中無人物,僅祥雲嬝繞,真正表現了佛教世界的祥和之氣,站在其前,直覺有感化人心的力量。 東西壁赴會圖:東西二壁上各有五方佛(可至居士家欣賞),另有四菩薩:觀音、文殊、普賢、地藏,及六觀音形像,形成了佛眾英雄大會。我印象深刻的是佛像的姿勢及手印各具神態,令人不得不佩服。 後牆上繪有三大士圖,一為水月觀音(可至居士家欣賞)因在家中每日見面,當日看到原版畫,比人還大,真有見到親人般的親切。左下角為散財童子,右上角為韋陀護法。二為文殊菩薩像,手持如意,右下角為其坐騎-青獅。三為普賢菩薩像,手持蓮花,花中放著一部華嚴經,左下角有六大白象,為其坐騎,白象眼中淚茫茫,清晰可見,我想不知是受菩薩感動,亦或有著悲天閔人的胸懷,則不得而知了。三大菩薩像,外層均覆著多層披紗,飄逸的薄紗隱隱可見,不得不嘆為觀止。 最後一幅帝釋梵天圖,內有二十尊佛(閻羅王像,牛頭,馬面,母子鬼,金剛密迹像等等),當下感覺這幅畫畫工精美依舊,但因主題人物給人的感覺沒有其它壁畫來的安寧、祥和,當時匆匆一瞥,即離開。如今想來,經書上的要人不著相,我差的太遠了。修行路上,還需要大德們的指正。 出了寺外,主講人告知,北京當局計劃要在一年內將大雄寶殿內有壁畫的牆整個拆除搬運走,壁畫當做古物保存,對壁畫而言是個好消息,重點保留讓後世也有欣賞的機會。畢竟有五百六十年歷史的壁畫不多,但對大眾而言,屆時此處可能只會有仿製品供人欣賞了。 臨行時,邵老師特將法海禪寺壁畫CD 給了我一份,好東西要大家欣賞,我們可以安排共修時觀賞。
[1][2]
|